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馬六甲的文資再發現

前言:2010年9月趁著到新加坡看F1賽事的週末,入境馬來西亞,瀏覽在2008年剛申請通過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城─馬六甲,經歷了一場古蹟洗禮。


基礎分析


  • 世界文化遺產

熟悉馬來西亞歷史的朋友說:去馬來西亞一定要去馬六甲。瀕臨歐、亞、澳、非之間的海運重要通道馬六峽,吸引了很多國家要爭奪此地,包括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和中國。馬六甲雖然沒有豐富的天然資源,但其過去輝煌的歷史遺跡,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促使州內的旅遊業蓬勃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商業活動,市區內建有不少現代化的購物中心,為遊客提供飲食和休閒環境。

馬六甲的每一條街道及每一座建築物都蘊藏著不同的文化故事與歷史事蹟,1989年4月,州元首宣佈馬六甲為“歷史之城”。2008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佈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輝煌歷史背景

馬六甲在歷史被稱為“海上生命線”,是當時的國際市場。在蘇丹統治時期曾因與東西方頻繁的貿易往來而得到國際間重視,15世紀在馬六甲有來自更多國家的商人聚集,大幅縮短了中國與西亞之門的距離,商業十分興盛,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聚居於此,形成了融合東西方特點的獨特文化和風俗,所以當地無論是服飾、建築物、文化藝術、習俗和宗教,都是獨一無二。從16世紀開始,這裡就相繼遭受殖民統治,留下了許多古老的歐洲式建築。位於市中心的聖地牙哥古城門、聖約翰古堡和聖保羅教堂,都是葡萄牙統治時期建築的。而建於18世紀中的鐘樓,紅磚牆、灰瓦頂,就是典型的荷蘭式建築。

  • 多元文化融合

馬六甲是一個多元風俗文化的熔爐,其多元種族的社會主要是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後裔以及已經融入了馬來文化的峇峇娘惹族群所組成。因為馬六甲就是峇峇和娘惹人種與文化的發源地,起源是明朝皇帝將公主許配給蘇丹。因為這場通婚,吸引很多中國人來到馬六甲落地生根,並與當地馬來人通婚,並融入了馬來社會吸取了馬來文化的華裔貴族後代稱之為峇峇與娘惹,亦稱作“僑生”或海峽華人。當局也建了一座峇峇娘惹文化館,裡頭展覽了不少峇峇娘惹的傳統手工藝品和風俗文物。

當地經歷不同世代的統治者和居民,經歷過多場戰爭,古蹟還能保存下來,證明上下一心想保護世界遺產。馬六甲城內以傳統建築最具特色,包括很多中國式的住宅,與峇峇娘惹族群的民間建築物。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雕工細緻的門扣,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資源分析&現況分析


  • “三保廟”

資源分析

三保廟,也叫鄭和廟,是當地華人為紀念鄭和於17~18世紀建成的。廟前院內有一口井,名為三保井,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水井之一。據傳由鄭和所掘,又傳是當年蘇丹為漢麗寶公主所掘,故又稱“蘇丹井”,井水味道甘美,就算是乾旱時也不會枯竭,在無自來水之前,是全城唯一飲用水。

現況分析

馬來西亞政府有關單位對泉水做了分析化驗,發現這是一個品質相當良好的礦泉,因而採取了保護措施,並規定每個遊客到此只能品嘗一小杯。

  • “荷蘭廣場”

資源分析

到馬六甲暢遊的第一站大多選擇荷蘭廣場,是馬六甲風情的中心也是旅遊的起點。約建於17世紀中,荷蘭廣場上那兩排紅屋被認為是荷蘭人在東方所保留最古老的建築物,殖民時代已經時過境遷,紅屋建築也就成了歷史的見證,整個廣場不是很大,卻精緻並極具個性,外觀紅色調鮮豔刺眼,吸引大批遊客駐足。


現況分析

現在廣場四周圍當局還花不少心思種了很多美麗的花朵,把廣場點綴豔麗明亮又熱情。路邊有不少小販專賣當地具有特色的傳統手藝品,另外一方面,在廣場上最讓觀光客猛拍照就是曾經是當地主要交通工具的人力三輪車,現在被當局打扮得花姿招展的吸引眼球。不遠處還有著名的“馬六甲牛車”,車蓬兩頭如彎月般地翹起,牛頸系著銅鈴,遠處叮鐺悅耳。

  • “聖保羅教堂”

資源分析

聖保羅教堂是在16世紀初由葡萄牙人所建,也是歐洲人在東南亞地區所建造的最古老教堂。這棟古蹟在馬六甲城牆(包括A Famosa城門)落成10年後建起,因此似乎屬於城牆的同期遺跡,因此它也和城牆採用相同的建材。根據文獻記載,聖保羅教堂的主要建材是土紅磚,這類磚塊非常堅硬,能夠抵擋炮火襲擊。


現況分析

我們可以看到聖保羅教堂有不少的水泥修補痕跡,著實令人感覺到心痛。因為此舉確實是在破壞著古蹟,如果仔細查看,還可發現到內外牆的一些部分,是已用水泥修補過數次。水泥的原料是灰石和黏土,有時會因天氣而出現龜裂,因此補了又補並不出奇,只是這已對古蹟造成數次傷害。

  • “A Famosa城門”

資源分析

A Famosa城門是16世紀初由葡萄牙人修建,為當時圍繞馬六甲城牆的主要入口,也是目前僅存最完整的馬六甲城牆部分,該城牆的主要功能是抗敵(外來入侵)平亂(戰敗的蘇丹餘黨)。而且就位於聖保羅山腳下、面對著馬六甲海峽方向,並緊挨著馬六甲河,其位置非常具策略性。馬六甲城牆在17世紀初荷蘭入侵時被加強鞏固,並在19世紀初被英國人入侵炸毀,因此在2002年城牆部分被挖掘發現之前,只有這棟城門可供人推敲馬六甲城牆的結構。

現況分析

和聖保羅教堂一樣,A Famosa城門也採用土紅磚為主要建材,而且在早前也難逃政府的魔掌,同樣被塗以水泥進行修補,已蒙受結構上的傷害。根據文獻記載,城門外在百年前原本就已是馬六甲海峽,但由於時代變遷,政府在馬六甲市進行大規模的填土工程,因此A Famosa城門也已距離馬六甲海峽越來越遠。每逢星期天晚上,遊客可以觀賞到葡萄牙人、馬來人、華人及印度人等各種族的精彩舞蹈表演。

  • “老街”

資源分析

荷蘭街和文化街向來都是平民住宅和生活中樞,也是馬六甲曾經最繁榮、最早發跡的地段,至今還保留著不少具有考古價值的宅屋,其主要偏向文化遺產的“文化”部分,因為他和世代馬六甲人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現況分析

除了城門內的遺址,在城門外的荷蘭街和文化街同樣也是出現令人歎息的修補、重建和改建的情況。這當中的導因主要是來自民間和政府兩方面對古蹟保留工作的知識缺乏所致。

馬六甲市區被分為新區和舊區,此座城市的舊區已經相當的擁擠,這裡有許多受保留的歷史古蹟,擠在狹小的道路角落間。到處都有貼心旅遊告示牌,讓遊客可以照著圖示在馬六甲市舊區,來一趟“古蹟知性之旅”。馬六甲州政府在荷蘭街和文化街安裝了紅色街燈,入夜後拍照更添色彩。老街裡頭還有許多舊房子改建的展覽廳、小旅館和餐廳,可以讓遊客住在老街內,親身感覺古蹟。假日還有夜市販賣各種好玩的東西。


初探結論


  • 上下齊心保護文化資產

馬六甲的都市保存計畫顯示了大多數馬來西亞人漸漸對自己的文化資產感到自豪,當地建築物反映出馬六甲豐富的文化資產,若相關當局修護不當,亦會遭部份人士的質疑。過去馬六甲在保存古蹟建物的方式上的確有許多缺點,但保存工作並非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它涉及了許多十分複雜的事項,如建物與所有權、所有權人合作的意願、成本的負擔能力、各方的協調,以及許多因公私部門間互動與合作關係而產生的問題,法令亦需要給予相關單位足夠的開放空間來作業。

  • 保留下來的美食

娘惹美食(九層糕、咖哩雞、椰漿飯)是馬六甲最大特色,聽當地居民說有經過嚴格抽查,不會偏離傳統太遠,完整保留馬六甲當地傳統的風味。


  • 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

經過文資博識班的上課後了解,文化遺產的定義很廣泛,涵蓋從自然環境到文化環境的有形與無形部份。“有形文化資產”部份包括景觀、歷史發生地、考古地區,以及自然與人造環境;“無形文化資產”則包含了過去與現今仍有的風俗、知識和生活經驗,記錄了歷史發展的漫長過程與成就地區特色的最終產物。無形文化資產是傳統發展與演變的基礎,可視為現代生活的一部份。對馬六甲來說,這些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才是他們被提名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主因。


參考資料:
l   文化遗产考察录(马六甲)  http://forum.funtravelmag.com/viewthread.php?tid=992&sid=Y4l0a7
l   【合并】马六甲历史资料+图片  http://www.gemeilia.com/archiver/?tid-12204.html
l   馬六甲:向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挺進  http://forum.blogkaki.net/viewthread.php?tid=8035
l   很多人认识娘惹文化,都是从娘惹菜开始  http://tieba.baidu.com/f?kz=696687313


本文為2010年參加「文資博識班」的期初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