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卡農,69般回旋之美🎹

早在卡農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紅遍全亞洲時,我就已經三不五時被其優雅、純淨的旋律給吸引,那時才剛從卡帶走進CD的播放媒介,我的啟蒙印象來自哥哥,大學生的他過著精彩非凡的社團生活,或許是哪個活動引用了這首曲子,在家練習時反覆撥放,讓我有機會與它結下不解之緣。

2001年韓國浪漫喜劇我的野蠻女友席捲全亞洲,個性駑鈍的男主角接到性格蠻不講理的女主角電話,要他在她上課時送一朵玫瑰花,以慶祝相識100天的紀念日。女生在台上演奏《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男生在觀眾的注視下緩緩走上台,成為電影最經典的畫面。


隱約覺得那野蠻女友的彈鋼琴畫面太深植內心,待到來台北一段時間總算比較適應上班生活後,就在住處附近的鋼琴教室重新拜師學藝。是一對一的爵士鋼琴,習得許多好聽熟悉的流行曲,然而幾乎是老師選樂譜的教學中,卡農成為我少數且最先指定想學的。音樂教室每隔段時間舉辦成果發表會,在清一色同學皆是國小、國中生的環境,我的年紀和身高均受矚目,但琴藝一點都不突出,仍能讓我怡然自得的還是卡農,開心我終於會自己彈了!還為其挑戰上台不看譜。

@2006-2009
寫作作業被要求寫篇樂評。這真不是我擅長的,硬著頭皮靜下心來,回想出社會後兩次學樂器的經驗。第一次[鋼琴]是在2006-2009年,為了彌補小時候中斷學習的遺憾,也為了一首我愛的歌曲《卡農》;第二次[二胡]是在2016-2019年。就寫卡農吧!回到初衷。

仔細研究卡農後,居然打翻原先的認知,卡農(Canon)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我們常聽到的版本是德國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帕海貝爾(Pachelbel)於1680年完成,然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樂音形式。在譜曲規則上為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個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

換個方式說就是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線上逐次演奏,在互相交錯的旋律中產生一種精彩絕倫的質變反映,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絕的效果。耳熟能詳的《兩隻老虎》用的就是卡農的譜曲方式。世間萬物,皆有輪迴,周而復始,無窮止境,正是如此的循環往復塑造了如此恢宏廣闊的天地;而在同樣廣博的音樂世界,這樣的規則也塑造了異曲同工的恢宏樂章。


Pachelbel's Canon in D的演奏樂器多元,各種改編版本在YouTube上琳瑯滿目,回到作曲家的教堂管風琴師的創作背景,原始版本由三個小提琴演奏,並以大鍵琴和大提琴及魯特琴伴奏。先以大提琴啟奏2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三把小提琴間隔8拍依次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而大提琴從頭到尾僅有兩個小節,重複達28次之多。

「平凡的韻律脈動著瞬息萬變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讓人迷醉和沉靜。」這是對它評價中我覺得最美的。

無論何時何地一聽到卡農,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魅力,總會吸引我停留片刻屏息聆聽;無論早已聽上千百回,仍覺新鮮,就像6與9不斷迴旋,纏綿至極,層層疊疊,也像兩個人生死追隨,跨越輪迴。難怪成為熱門的婚禮歌曲,玄妙之處更在無論從哪一段切入播放皆無違和感,一而再再而三的令人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